top of page

這次的設計專案是由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邀請參與,地點在桃園國際機場第二航廈四樓、長榮貴賓室旁的文化櫥窗。櫥窗分成東、西兩側,東側的主題聚焦在攝影文化中心這棟建築的歷史背景,以及台灣攝影文化的發展軌跡;西側則展示中心當期展出的攝影作品,藉此向來往的旅客推廣展覽內容。

這個櫥窗空間雖然不大,但挑戰不少。除了現場的空間本身就有限,佈展時間也非常緊湊——我們只有一天可以完成所有安裝。另外,現場只設有單一軌道燈,無法拉線或加裝其他照明設備,因此在整體設計上,除了視覺呈現要有層次,也必須兼顧快速施工與結構穩定。

在和館方討論過後,我提出以木箱堆疊和木框架作為主體架構,再搭配透光布,柔化光線的同時也能增加空間的輕盈感與立體感。我希望攝影作品不只是「貼在牆上的圖像」,而是能像裝置藝術一樣,有更豐富的觀看節奏與空間延伸感。

其中一個展櫃因為僅有一條畫軌,無法像一般展場那樣自由配置作品高度,我便想到使用伸縮桿來懸掛畫作。這種方式不需要動到現場結構,也能讓畫面懸浮在視線中段,創造出前後錯落的層次感,讓畫作不只是「被看見」,更是「被感受到」。

考量到展示地點位於出境區,觀眾大多是即將離開台灣的國際旅客,因此我希望整體設計可以在短短幾秒內吸引目光,同時傳遞出台灣在攝影文化上的厚度。這次的設計風格以「直接、清楚、有記憶點」為主軸,也讓作品在限制條件下仍保有創意發揮的空間。

這個專案不只是一個「文化櫥窗設計」,對我來說更像是一場設計實驗——如何用有限的空間、有限的時間、有限的資源,把影像、敘事、文化價值和設計語彙整合在一起。這也是我很喜歡參與這類公共空間展示的原因:設計不只是好看,而是能成為溝通文化、觸動人心的媒介。

桃園國際機場
文化櫥窗展示設計

國家攝影文化中心,2025

IMG_0393s.jpeg
展櫃一.jpg
展櫃二.jpg
展櫃三.jpg
展櫃四五.jpg
展櫃四五.jpg
bottom of page